/* */

2008年7月29日 星期二

科學營--現代地動儀(4~6年級)

學習目標:

1.藉由解剖雞蛋,進而了解地球的結構

2.了解板塊飄移的原因和斷層、地震的關聯性

3.了解古今地動儀的差異,並從製作的過程中強化操作力

實驗活動:

1.看圖說歷史一說兩億年

2.地球的組成

3.製作現代地動儀

4.張衡的候風地動儀

















補充說明:

1.張衡因為候風地動儀 被世界公認為地震學的鼻祖

2.閒暇時試著把世界地圖剪下當成拼圖拼拼看,會發現大致上都能組合起來。為什麼呢? 其實大陸飄移說是古老的學說,最早是說明大西洋兩岸的非洲和南美洲士契合的,直到1912年德國氣象學家偉格納,證實兩億年前大陸是連在一起的,稱為盤古大陸,後來才慢慢飄移成地球板塊。

科學營--針筒水壓機(1~3年級)

學習目標:

1.從實驗中認識水壓大小和哪些因素有關

2.認識巴斯卡原理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實驗活動:

1.什麼是水壓力?

2.水壓的大小

3.空氣壓力機

4.針筒水壓機



















補充說明:

1.水的壓力是和水的深度成正比,與受力面積成反比。越深的地方水壓越大,所以寶特瓶底部的水壓最大,噴出的水也最遠。由於此原因一般水庫都會設計成上窄底寬的形式。

2. 在密閉容器流體內的壓力,會絲毫不減的傳達到流體的另一部分和容器壁上這就是「巴斯卡原理」。當兩端針筒的水壓一樣時,大活塞上可承受的力量大;小活塞可承受的力量小,也就是能夠以「小力」來推動「大力」。所以輕鬆的推動小活塞,就能舉起大活塞上很重的東西。

2008年7月28日 星期一

科學營--魔術變色水(4~6年級)

目的:

1.讓小朋友了解何謂「物理變化」?「化學變化」?

2.透過製作魔術變色水的實驗過程,學會數據紀錄與分析歸納



實驗活動:

1.物理變化? 化學變化?

2.分辨物理作用與化學作用

3.神奇的廣用試紙

4.魔術變色水的研究





















補充說明:

物理變化及化學變化: 只要是物質就會有變化,桌子是物質,用久會壞;水是物質,在陽光下會蒸發;人也是物質,有生老病死。科學家將物質變化簡單分成兩種: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

物理變化就是狀態、形狀改變但是本質不變,例如: 水的三態變化、紙斯成兩半、玻璃裂成碎片......等等

化學變化就是不但狀態、形狀改變連本質也產生改變,例如:煮熟一粒蛋、牛奶發酵、消化食物......等等

科學營--碰撞發射器(1~3年級)

學習目標:

1.透過小實驗和討論使小朋友能夠發現日常生活中有關動量守恆的例子

2.使小朋友明白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存在和應用

3.透過親自製作發射器來體驗動量守恆的現象



實驗活動:

1.動量守恆

2.碰撞科學

3.製作碰撞發射器

4.碰撞小遊戲

















補充說明:

動量守恆: 物體在運動時,會產生一種能量,在沒有外力的干擾下,這種能量事不會改變的。這種能量在科學裡稱為「動能」。「守恆」即為不變的意思。





動量守恆定律:在汽車內的司機,不管怎麼用力推方向盤,也不會改變汽車動量而加快速度。這種情況,我們可以把汽車和裡面的司機當成一個系統。這時司機施予汽車的力,就是內力。 如果,司機走到外面用力推汽車,汽車便會向前移動,這個情況,可把汽車當為一個系統,而司機就在系統以外。這時司機施予汽車的力,就是外力。從以上例子可看到,外力才會改變物體的動量。 因此,我們可以把結論改成:物體在沒有外力的作用時,物體的動量會守恆。

2008年7月17日 星期四

科學營--電動脫水機(4~6年級)

學習目標:

1.由實際操作了解圓的定義和圓周運動的形式

2.由圓周運動實驗中感受向心力與離心力的存在

3.認識日常生活中離心力的運用

實驗活動:

1.圓的世界

2.物體的慣性(慣性定律)

3.飛天水桶

4.雨傘水珠滿天飛

5.製作電動脫水機

















補充說明:

何謂圓: 圓的意義是「與圓心距離相等的所有點,把這些點連起來就是圓」。

慣性定律: 因為物體有維持原本運動狀態的「習慣」,稱為「慣性」。在沒有外力影響下(如人為力量、摩擦力、地心引力等等)物體有兩種情況:靜止的東西永遠維持靜止、會動的東西永遠維持等速度的「直線運動」,這就是「慣性定律」。

科學營--顛倒映像機(1~3年級)

學習目標:

1.了解眼睛的構造與功能

2.藉由實驗活動認識盲點、錯覺的視覺現象

3.經由製作顛倒映像機了解眼睛丞相的原理

實驗與活動:

1.眼球大揭密

2.眼睛成像原理

3.盲點在搞鬼

4.眼睛的迷惑

5.顛倒映像機的製作








補充說明:
眼睛成像原理:
物體發出光或反射光時會穿過結膜和角膜,晶狀體將光線折射及聚焦在視網膜上,光線在視網模行成一個倒轉和細小的影像。

盲點:
在所有視神經將訊號送動腦部的出口處,沒有感光細胞的存在,於是出現盲點。

錯覺:
人類的知覺在某些情況下,會因內部的調節而產生錯誤的引導即為錯覺。

2008年7月8日 星期二

科學營--伽利略望遠鏡(4~6年級)

教學目標:

1.藉由實際操作與觀察,了解光折射的原理

2.從趣味的紙折望遠鏡製作中了解折射現象對生活的影響與應用

實驗活動:

1.光線與反射

2.杯中筆

3.凹凸鏡的世界

4.自製望遠鏡

5.遙望遠景

























補充說明:

「伽利略式望遠鏡」就是利用光線的折射原理。望遠鏡之所以可以望遠,是因為凹鏡與凸鏡透過短距離的重疊,使焦距產生視覺融合的現象。

如果我們朝著凹鏡向凸鏡方向看去,影像就會放大,就是標準的望遠鏡;反之,如果我們朝凸鏡向凹鏡看去影像就會縮小。

科學營--小小潛望鏡 (1~3年級)

前言:

鏡子奇妙而簡單的東西,能將光線反射到任何角度,藉由製作小小潛望鏡來了解光的反射現象以及光路設計原理

目的:

1.藉由光影的現象,啟發孩子對科學的興趣

2.了解光線的直線前進與反射原理,並實際操作與觀察

3.經由製作過程,讓孩子了解光反射的應用

實驗活動:

一:光從何處來?

二:光的傳播

三:平面鏡的反射

四:有趣的哈哈鏡

五:潛望鏡的原理



















補充說明:
讓孩子了解光的直射與透光。
光的傳播是一種直線前進的原理,在光源前方沒有干擾物的情況下,光會直線延伸,只要光線被擋住就會產生影子,所以光與影是不分離的。

##EasyReadMore##

閱覽提示

建議採用firefox, Google Chrome來瀏覽!